- 上一篇:飛檐斗拱處 雕梁畫棟間
- 下一篇:斗拱的作用
斗拱,是中國古建筑中特有的一種結(jié)構(gòu),,位于立柱與橫梁之間,,目的就是連接屋頂與立柱。宋《營造法式》稱為鋪作,,清工部《工程做法》稱為斗拱,。不用一根釘子,依靠一榫一卯,,起到支撐的作用,,每座古老建筑的斗拱都有獨一無二的雕刻樣式,華麗絢爛,。斗拱距今也有兩千年的歷史,,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建筑靈魂所在,,是古人給后世留下的寶貴財富、是他們智慧的結(jié)晶,。梁思成先生曾經(jīng)說過:斗拱在中國建筑上的地位,,猶柱飾之于希臘羅馬建筑;斗拱之變化,,謂為中國建筑之變化,,亦未嘗不可。
什么是斗拱,?
斗拱種類繁雜,而且各種種類都具獨特功能,。
我們可以這樣簡單地理解:斗拱的基本形狀,,就是一層層斗和拱的疊加,而這樣被疊加起來結(jié)成的單位,,就叫做斗拱,。我們一般用朵或一攢來做量詞。
在一朵或一攢斗拱的最下層,,坐落于柱端頂部,,承整個斗拱的,叫做坐斗,。身形為弓,,位置與建筑表面平行的叫拱。形式與拱一致,,但方向與拱垂直的,,叫翹(也被稱為華拱)。翹之外,,向一端伸展延伸,,斜向下垂,用于屋檐出挑的,,叫昂,。在拱與翹的相交處,且位于拱的兩端,,處在上下兩層的拱間中,,呈斗形的叫做升。斗與升形狀相似,,只是兩種零件位置不同,,實質(zhì)上也是一種斗。
中國的宮殿為木結(jié)構(gòu)建筑,,最怕的是火與水,,除了防火之外,還要防水。早期的宮殿建筑,,往往采用斜撐的木柱,,來支撐寬大的屋檐,斜撐分別設(shè)于屋檐的前后方,。為了避免落地的斜撐受雨水侵蝕,,其下支點便離開了地面。隨著審美需求,,逐漸被彎曲的木料替代,,形成了斗拱的橫向重要構(gòu)件——翹。同時,,為增強柱頂支撐屋檐的強度,,柱頂之上又增加了斗形木塊,木塊上方沿著屋檐方向疊加長方形的墊木,,(后逐漸變成弓形),,形成了斗拱縱向的重要構(gòu)件——拱。兩層拱之間用斗形方木塊咬合相墊,,稱為斗,。
總而言之,斗拱的結(jié)合,,就是斗上置拱,,拱上置斗,斗上又置拱,。如此反復(fù),,一生二,二生三,,最終的斗拱,,就是這么一件件簡單的零件錯綜復(fù)雜地拼接起來的。